创业公司的99种死法(十四):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找人
探针基金管理合伙人 葛英姿
对于创业公司来说,最难的事情是什么?大多数创业者都给了我同一个答案——
对于创业公司来说,最难的事情就是招人。
创业公司招不到人。
招不到合适的人。
招不到优秀的人。
创业公司名气小,没品牌,稳定性差,现金流往往也不充裕,要找到合适的人谈何容易。
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,团队是创业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。一个创业公司能走多远,往往取决于创始团队有多牛。但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认识不到团队的重要性,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找人,导致企业一直难以做大做强。
创业公司的CEO,其实主要就干三件事情:找人、找钱、找方向。在三件事情中,很多创业者认为找钱最难也最耗费时间。我却认为,创业过程中,找到合适的人最难也最耗费时间,创业者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找人。
创业者要花大量的时间找人
在创业早期,创始人应该至少把自己50%的时间花在找人上。
雷军曾经在演讲中提到,在创立小米的初期,为了组建一支超强的团队,他前半年至少花了80%的时间找人,并幸运地找到了七个牛人合伙,全是技术背景,平均年龄42岁,经验极其丰富。3个本地加5个海归,来自金山、谷歌、摩托罗拉、微软等,土洋结合,理念一致,大都管过超过几百人的团队,充满创业热情。
雷军说,“如果你招不到人才,只是因为你投入的精力不够多。我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招募人才,前100名员工每名员工入职都亲自见面并沟通。当时,招募优秀的硬件工程师尤其困难。一个非常资深和出色的硬件工程师被请来小米公司面试,他没有创业的决心,对小米公司的前途也有些怀疑。几个合伙人轮流和他交流,整整12个小时,打动了他,最后工程师说:‘好吧,我已经体力不支了,干脆答应你们算了’!”
天,这简直就是车轮战啊!
在公司早期,CEO要像雷军一样,面试每一个员工。其实很多优秀的创业者都是这么做的,比如乔布斯。
在乔布斯和盖茨的一次联合采访中,在提问环节有一个人说,他开了一家小公司,希望他们可以给自己一些忠告。乔布斯谈到一点说“你必须要是一个出色的伯乐,因为不管你自己多么聪明,你都需要一个出色的团队,你需要有优秀的人才在你的周围。”
乔布斯曾在08年说过:“我的一生中参与招聘了 5000 多人,我对这件事看得很重。但是在一个小时的面试中,你不可能对一个人有足够的了解,所以还是要依靠直觉,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?当他们遇到挑战时会是什么样?他们为什么要到这里来?你必须要在还不是很了解这个人时,做出判断,雇用他们,然后在以后的过程中看看你的判断如何,改善你的直觉。”
公司不是抽象的概念,优秀的公司是由优秀的人组成的。在创业早期,创业者必须花足够多的时间来找人,找到合适的人,只有这样,公司才能不断发展壮大,成就伟大的事业。
当然,正如雷军所说,找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,十有八九都是不顺的。但不能因为怕浪费时间,就不竭尽所能去找。小企业,尤其是在逆境时,找人确实非常不容易,但我还是想再强调一下,如果找不到人,首先应该反思一下找人在自己的时间表里占了多大的比重。
尽可能找最优秀的人
对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说,还必须牢记的就是,要在能力范围内找最优秀的人,因为最优秀的人给公司带来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。
乔布斯就此有过很精彩的论述,他说——
生活中多数的东西,最好和普通之间大约相差30%。无论是品质一流的飞机还是最棒的美食,它们也只是比平均水准高30%,如果高出2倍,那就相当了不起了。但是优秀的人才要比普通人高出50倍,沃兹尼亚克就是这样的人,麦金塔团队就致力于成为一个全部是他这样的一流选手的团队。我发现这些人做事的效果简直不可思议,50个普通的人也替换不了他们中的一个,他们就是能够完成不论多少普通人也完成不了的事情。
为什么乔布斯只和一流的人才在一起?
“人们总是说他们和别人合不来,说他们不喜欢团队合作。但是我发现,一流选手喜欢和一流选手共事,他们只是不喜欢和三流选手在一起罢了。”
——这就是那个残酷的答案。不是优秀的人不合群,而是你不在优秀的人的群里。
早期创业公司,特别是那些高科技或互联网创业公司,一定要努力寻找中高端人才,营造一个优秀人才聚集的环境。越是和优秀的人才在一起,人们越能得到自我肯定和自我满足感。人可以少,但是要精。有个流行的说法,创业公司应该招1个优秀的人,给他1.5个人的工资,让他干2个人的活儿。的确如此。而且事实上,一个优秀的人的产出绝对不是两个普通的人可以比拟的。
找适合创业的人
创业者找人还有一个标准,就是要找那些有创业心态的人。
有些人也很优秀,但他自驱力不够,他更适合在大公司那种有很强的纪律感和秩序感的环境中发挥作用,在创业公司这种高自由度和相对混乱的环境中,反而无所适从。
还有的人极为重视短期收益,一旦短期收益无法实现就另谋他路。他们也不适合在创业公司中工作。因为创业公司通常现金流不充裕、稳定性不佳,如果公司一遇到困难,员工就跑了,那公司怎么能成功呢?
我们认为,创业者招人时,要寻找那些适合创业的人。这样的人有两个特点:一是认同创业公司的事业方向,即“志同道合”。二是相比短期收益(如薪酬、奖金、福利),更关注自己在创业公司中的长期收益(如股权、期权等)。
避免过度乐观的心理倾向
创业者要学会成为伯乐,必须学会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人。
很多创业者都有过度乐观的心理倾向,他们在找人时,每见到一个候选人就觉得不错,然后轻易地招进来,后来发现不合适,又要辞退。反复如此,对公司的业务和团队氛围都伤害很大。
我之前在创业公司时,曾分管过财务部门。当时我们要招一个财务总监,我和我们公司经验丰富的人力总监一起去面试。人力总监跟我讲了她选人的一个基本原则:选人时,要更关注缺点。她说,人人都有优点,如果你只关注优点,那么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不错,最终很有可能过于草率地招到不合适的人。但你可以在那些符合基本条件的人中,看看他们的缺点,哪个人的缺点你觉得可以接受,这样的人招进来,你会发现更合适,而且大家能够合作得更加长久。
当然,创业公司如果真的招到了不合适的人,应该及时解聘,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。把不合适的人长时间保留在团队中,对公司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。
避免过度承诺
可能有些创业者天生是乐观主义者吧,他们很容易对人作出过度承诺,但如果最终没有兑现承诺,创业者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,最终导致团队分裂甚至项目失败。
创业者一定要重视“预期管理”,不要给团队成员太高的预期,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做到。言必信、行必果,这样才能凝聚人心。
我见过一个项目,除了投资机构的股权,团队的股权都在创始人一人名下。后来创始人找了两三个不错的合伙人,并承诺给合伙人股权及期权。但这两三个合伙人过了一年多之后纷纷要求退出。原来是创始人虽然承诺了股权和期权,但迟迟不肯启动公司的期权计划,也不肯签署股权代持的协议,合伙人们开始怀疑创始人的诚意,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。随着合伙人的退出,这个项目也面临了非常大的困难。
公司规模比较小,也要有专职的HR
最后一条对创业者的建议就是,要高度重视找人和留住人的问题。
前一阵,我自驾去西藏,在拉萨偶遇了一位同校的师兄,他已创业多年。我们在中秋节那天共进晚餐,他谈了很多创业的感受,对我很有启发。他说“即使公司的规模比较小,也一定要有专职的HR”。
人的问题是创业公司的首要问题。招聘、薪酬、企业文化、培训、劳动仲裁等,这些HR负责的工作,在创业早期尤为重要。公司中有较为专业负责的人力经理,对创业公司助益颇大。好的HR,可以协助创始人进行人才筛选,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公司的薪酬制度,可以持续进行人员培训,做好员工关怀工作,解决劳动纠纷等。
现在有很多创业企业,公司已经初具规模,但还是没有专人来管理人力资源事务,缺乏人事制度,劳动纠纷不断,这样的企业,很难留住人,很难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,也很难做大做强。